迷霧裡的召命
出 版 商:宣道出版社
英文書名:Vocation in the Mist
作者:高銘謙
ISBN:9789888250981
EAN:9789888250981
出版日期:2022-7-1
語文別:繁體中文
頁數開本:25開/140*210 mm / 116頁
印刷裝訂:黑白印刷/膠裝
類別:生命造就
■本書簡介
神的選召,叫歷代信徒,一起穿越迷霧,堅持信念。本書呈現六位聖經人物的召命故事:摩西、撒母耳、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和阿摩司,展示了信仰的真實,如何支撐他們在時代中作光。神仍然同在、仍在選召。你可察覺?
「這是六場讓你明白、回應、堅持召命的培靈會!透過六位先知的血淚,以嶄新角度,讓我們在各種艱難中知道神是誰,挑戰信徒在迷霧中「咬緊」召命作世上的光。愈讀愈多淚水,為召命流淚真幸福!感激神的揀選,多謝高Sir一直用心教導。」
——陳守賢
真理基督教會協英堂牧師
「本書刻畫了六位舊約人物,點出他們在亂世中的召命。他們雖並不完美,但都為神所接納和使用。高博士以精準細膩的文筆,描繪出他們在大時代踐行召命的掙扎,並透過他們的寫照,向今日同樣處於亂世的傳道、牧者及屬神的子民說話,一起對神所賜的召命有新的反思——叫人能深思及實踐。盼望甘願作主僕人的,都能忠心於主,活出召命。誠意推薦這本既引發思考、也推動行道的好書!」
——孫靜敏
播道會港福堂牧師
■作者簡介
高銘謙牧師,英國杜倫大學神學及宗教系哲學博士(舊約),現任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副教授、聖經研究部主任,亦是《爾道自建》主編及中華宣道會友愛堂義務牧師。高博士著作漸豐,其中由本社出版的《釋經釋出火》、《釋經要釋彩》和《釋經釋出禍》榮獲第八屆金書獎「最佳編輯」(系列),另《釋經要釋喊》榮獲第九屆金書獎最佳作者(非學術)。
■目錄
自序
第一章:跨越界限的摩西
第二章:不常有默示與撒母耳的聆聽
第三章:嘴唇不潔與以賽亞
第四章:耶利米的年幼與神的塑造
第五章:被擄去的以西結
第六章:太平亂世與阿摩司
■自序
「呼召」對人來說是革命性的,被呼召的人不是面對一種普通的聲音,也不是面對可有可無的音訊,而是面對全能者的呼召。神聖呼召的重點不在於人本身,而是在於發出呼召的主本身,只有祂才是呼召的基礎,也只有祂才能決定人的召命與前行的方向。然而,最吊詭的是,聖經中領受呼召的人物都生於亂世與迷霧裡,他們都被亂局所困,人生的前途與希望都似乎幻滅,但是神總在亂世中呼召屬祂的人。
《迷霧裡的召命》陳述了六位在亂世中被神呼召的人:
1. 摩西身處亂世,他所屬的民族正活在水深火熱中,面對日復日的奴役,以及強權與欺壓的法老,實在會產生很多無力感與困擾。然而,召命就在這個亂局下開展,神聽見以色列民的哀聲,便主動擁抱百姓的苦難、記念昔日的盟約,以及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家,這項偉大的任務卻加諸摩西身上,是何等的不可思議。
2. 撒母耳生於亂世,他活在一個不常有默示及耶和華言語稀少的年代。以利這上一代的遺憾造成了沒有神啟示及顯現的年代,也造成了以利的兩個兒子那種淫亂及放縱的下一代。就在這習慣於庸俗的環境下,「僕人敬聽」這句說話慢慢已失去效用,但撒母耳被召,也被以利教導向耶和華說出「僕人敬聽」,以致全以色列民最終明白神要立撒母耳為先知。而撒母耳也在這黑暗的時代忠於先知的召命,把神的話傳給全以色列。
3. 以賽亞蒙召時身處嘴唇不潔的世代,這種嘴唇不潔指那些以敬虔的說話來掩飾虛偽的人。這些人是宗教的領袖,日復日出席聖殿禮祭與敬拜,但他們的讚美聲是一種粉飾太平。
4. 耶利米生於亂世,當時的宗教領袖只須要履行外在的宗教程序,不打算改善自己的道德水平。這種只保持外表敬虔而欠缺內心悔改的行為是一種沒有誠信的生命,也是裡外不一的生命。耶利米的信息所要拆毀的,便是一種裡外不一及假冒為善的生命。
5. 以西結在快要進入聖殿供職作祭司時便被擄巴比倫,他的前途與他那一代的夢想也一併被擄。可是他偏偏在被擄的行列中,才領受神的呼召,看見神的異象。
6. 阿摩斯處於耶羅波安二世的以色列國,當時國家富強,卻道德敗壞,這是一個太平的年代,也因為價值觀的扭曲成為亂世。以色列的宗教領袖裡外不一,他們為了糊口而事奉,一方面獻祭及唱詩歌,另一方面卻活出不公不義的人生。如此太平亂世中,阿摩斯蒙召。
這樣看來,亂世是召命的場景,正正因為在亂局中,召命才顯得真實。
召命,豈只是一種風和日麗下的品嘗?或只是尋索前途的熱忱?召命並不是為了建造一個更好的自己,也不是用來慰藉那沒有意義的人生。召命的主角並不是人,而是呼召人接駁到祂的大計劃的上主,只有祂才能看見千年如一日的版圖,並在這版圖下呼召人參與祂的計劃。《迷霧裡的召命》是一本有關召命的書,嘗試展示聖經人物的召命與有血有肉的見證,以他們不完美的人生示範了信仰可以如何真實,從中得見他們都是堅持信念的人。如果這些平凡人都受到舊約作者的關注,他們有分支撐了他們那一代,那麼我們更能從他們的生命找到信仰的承載力,以相信神的堅持,來迎向令人懼怕的未來與亂世的長度,才能從個中看見神的同在從來沒有改變。
感謝宣道出版社與我一起協調此書的意念與期望。感謝孫靜敏牧師和陳守賢牧師的推薦文,他們是我在建道神學院任教過的學生,擁有強烈的召命感,對牧養與佈道充滿熱誠。此書大部分的稿件來自在不同教會所主講的培靈會講章,有部分的內容都在來回中環與長洲的新渡輪上完成的,在此感謝新渡輪優質及穩定的航程,這個屯門與長洲的距離常常成為我思考、默想及寫作的空間。最後感謝那一生呼召我的神,若然我能選擇再活一次,還是會選擇這個時代,是祂讓我能在2022年的這個地球,一生解釋、宣講、辨明神的話,以受教者的舌頭去扶助疲乏的人。祂把我由虛無中創造,提拔我成為祂的僕人。祂承包了我們的人生,就算在迷霧中,那又何妨?
神正在選召,期待你也察覺。
高銘謙
寫於長洲
2022年3月
■試讀內容
我原不是先知
耶羅波安二世為北國帶來復興,國力不錯,宗教不錯,人民生活也不錯,本來一切都是好好的。
只是,有一位先知說預言攻擊以色列:以撒的邱壇必然淒涼;以色列的聖所必然荒廢。我必興起,用刀攻擊耶羅波安的家。(摩七9)這人是阿摩司。因著他的預言,伯特利的祭司必須做點事,因為伯特利有金牛犢,也有以色列的聖所,而那更是一個邱壇。阿摩司的預言正正在危害伯特利祭司的利益,破壞他們的本錢。因此,祭司亞瑪謝便向耶羅波安二世陳明案情,說:阿摩司在以色列家中圖謀背叛你;他所說的一切話,這國擔當不起;因為阿摩司如此說:「耶羅波安必被刀殺;以色列民定被擄去離開本地。」(摩七10-11)基本上,亞瑪謝的說話增加了阿摩司預言的嚴重性,明明只是「用刀攻擊耶羅波安的家」,現在卻成為「耶羅波安必被刀殺」;明明只是「以色列的聖所必然荒廢」,現在卻成為「以色列民定被擄去離開本地」。亞瑪謝把阿摩司對伯特利聖所的攻擊轉化成一種政治及軍事的攻擊,讓耶羅波安二世以為阿摩司真的是「圖謀背叛」。這樣,亞瑪謝為了自己的利益及地位,扭曲阿摩司的預言,以政治來打壓他的言論。不但如此,亞瑪謝向阿摩司直接說:你這先見哪,要逃往猶大地去,在那裡糊口,在那裡說預言,卻不要在伯特利再說預言;因為這裡有王的聖所,有王的宮殿。(摩七12-13)由於亞瑪謝本身純屬糊口的祭司,他便以這種「一般見識」來理解阿摩司的行為,認為他只不過與自己一樣都是為糊口、為突出自己、為自己賺取掌聲。阿摩司攻擊北國,亞瑪謝便以為由於他是南國的人,所以收受南國的利益來攻擊北國,因此,亞瑪謝叫阿摩司回南國,認為南國才是他應該糊口的地方。對亞瑪謝來說,所有神職人員都是為糊口,他以為阿摩司也是這類的先見。
然而,阿摩司卻直說自己不是糊口的先知: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摩七14)阿摩司表明自己不是受薪的先知,也沒有進入先知訓練的門徒系統,以致他能夠以此糊口。他本身有正當職業,就是牧羊人;也有正經的工作,就是修理桑樹。他說明自己作先知不是為糊口,也不用以此糊口,因為牧羊和修理桑樹已是他的收入來源。阿摩司之所以說預言,全是因為一個原因: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對我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預言。」(摩七15)說預言是來自神的呼召,真先知說預言是因為這是耶和華說的,而不是為了糊口。因為當先知為了糊口說預言,他的信息會受到糊口的利益而影響。當他向供養他的主子獻媚及奉承,他的信息便因著這利益關係而走樣,再不是耶和華的說話了。最可悲的是,這類糊口的先知會教導別人所謂神的心意,讓百姓以為自己活在神的心意中,其實卻竟令百姓倚靠虛偽的話。原來北國的中興只是虛幻,實況是伯特利將面對審判!就在危難的關口,這班糊口的神職人員會自保離開,留下百姓自己受罪。反之,真先知一定不可為了糊口,這先知便是阿摩司,他說話的理據是「耶和華選召我」,他說話的良心在於「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他堅決不被亞瑪謝定義為糊口的先知,因為他沒有任何利益的關係,只有神與他的選召關係,這樣的人,才能真心說:「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這句的原文直譯是「上主拿著我,從那些羊的背後」(ויקחני יהוה מאחרי הצאן)(摩七15),當中「拿著」(לקח)(新和譯作選召)這字可以解作奪取、抓著或拿起,阿摩司用這字來描述神如何選召他,說明他召命的起點並非來自他本身的衝動或利益,耶和華才是召命的主,從羊群的背後(就是牧養人所站的位置)拿著他及抓著他。因此,召命本身的意思就是讓神抓著自己,把自己放在神所期望的位置,由南國的羊群中,拿到北國的邱壇前;由南國的桑樹田,拿到北國耶羅波安的家。這樣,召命本身涉及實踐召命的位置,「拿著」(לקח)這字的概念正正說明場景與位置的重要。正如神在創造那人時把他「拿著」(לקח)帶到伊甸園(創二8),伊甸園從此成為那人安置在內的場景。當阿摩司經歷神的「拿著」(לקח),他便毅然離開羊群與桑樹,去到北國作先知,這才是他實踐召命的場景。原來,召命之所以真實,是因為被召的人身處一個神所安置的場景,沒有場景,就沒有召命,也沒有實踐的理由。
阿摩司的召命人生鼓勵我們不要執著錢財或地位,也不要迷戀別人的掌聲和利益的輸送,反要再次認定耶和華對自己的選召,成為世界不配有的人,才能把光明帶進黑暗,讓人看見真光!
召命——在太平亂世中被神拿著
耶羅波安二世的以色列國富裕強大,卻道德敗壞,這是一個太平的年代,也因為價值觀的扭曲成為亂世。如此場景下,最理想的生存之道,就是安然無恙地在自己的羊群及桑樹中過活,因為這是太平亂世的主流生活方式。
以色列國如日中天,在耶羅波安二世執政期間回復完整的國家版圖、農作物豐收、人民增加、生活安定。可是在這太平盛世的表面,卻要窮人、寄居者及孤兒寡婦付出代價,位高權重的宗教領袖以聖所的敬拜來合理化他們的惡行,便無視律法的要求,在全國各處欺壓百姓,以致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部分百姓活在太平中,身邊卻同時出現「平行時空」的被欺壓者,他們被人忽視,在當時以色列國中成為犧牲品。以色列的宗教領袖裡外不一,他們為了糊口而事奉,一方面獻祭及唱詩歌,另一方面卻活出不公不義的人生。在如此太平亂世,阿摩司蒙召。
阿摩司的召命來自神的「拿著」(לקח),他本來最有條件可以在南國安然無恙,但他被神「拿著」(לקח)之後,便要改變他人生的場景,來到太平亂世的北國,活出神的召命作先知,宣告神的審判要臨到以色列國。阿摩司在一個不信與價值觀扭曲的世代宣講不受歡迎的信息,他的服事沒有為他帶來掌聲,反而為他帶來麻煩與不安。按照上主的吩咐服事,不一定是浪漫與受歡迎的,有時正正因為召命的內容而使整個人變得不可愛,也在眾多聲音中叫自己的愁苦加增。可是,先知的召命沒有選擇的可能,他只能完全聽命。然而,召命人生若要走得長久,就須聽到那呼召主的聲音,才能在眾多雜音中聽見前行的方向,也讓人活得更灑脫,不太拘泥於那煩瑣的細節,而是專注於上主的吩咐與心意,找到自己的節奏,活出召命的本相。阿摩司的召命叫他清楚知道自己的路向,或留在南國,或留在北國,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神想阿摩司留在祂「拿著」(לקח)要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