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版)教義的本質--後自由主義時代中的宗教及神學(缺書)
NT$ 330.00
作者:林貝克
譯者:王志成
出版社:正港
自啟蒙以來,宗教與教義本質的問題便一直困擾著基督教神學界。然而,隨著宗教經驗進路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成為學術界的共識,這問題似乎已成定案,不再受關注。耶魯的歷史神學教授林貝克把這極其重要的課題再帶回神學議程上,引起神學界重新正視宗教與教義的本質問題。他的後自由神學方法學是以「文化-語言」的進路認識宗教本質,視其為一種有如文化或語言的整全架構,附與參與者信仰,並塑造他們的經驗與價值。這進路否定了以客觀的命題啟示作為宗教的基礎(「認知-命運」的進路),或是以人的共同宗教經驗作為神學教義反省的基本素材(「經驗-表現」的進路)。
雖然林貝克把宗教與語言完全等同,把宗教性化約為語言性的還原式進路仍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但是其「文化-語言」宗教觀已經在神學方法學的探討上踏出了一大步。後自由神學的最大貢獻或許在於其對宗教傳統及教義獨特性的肯定,並堅持神學議程與方法學應由《聖經》傳統,而並不是由文化潮流所決定。這肯定包括了強調熟悉宗教習語和習俗的重要性,並突出教義作為宗教語法的規則,及社體生活作為宗教教義的體現。這整體的、有機的社體關係是兩極化的「認知」(非人格化)與「經驗」(個人化)模式所忽略的,但卻正是宗教作為一個社體的文化整體所不可或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