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老師-一百位華人母親挑戰"在家教育"的故事
- 作者:孫麗華
- 出版社:香港浸信會
- 頁數:314頁
■內容簡介
故事中的故事—承諾委身最要緊
因著「在家教育」,舒艾美調整了她三個重要角色的優先次序:首先,作賢妻幫助先生,其次是作良母,培育八個13歲以下的孩子,最後才是作老師。子女在家自己學習是她丈夫的選擇,但她和先生也有同樣的異象,就是通過這種教育,或許上帝能在她家的第三代或其後,興起更聖潔的器皿。她渴望教會能成為他們屬靈的家,不過她坦承:「我強烈意識到,我應該先委身服事教會,即使他們可能不支持在家教育。」
平真的家庭也是先生先決定要作「在家教育」。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鄰里環境,這對異國夫妻用心良苦地,如孟母三遷般,從一個農場搬到另一個更鄉下的農場。做家務是「在家教育」的共同課題,獨特的農場生活,讓孩子們有自己的生物實驗室。牛、羊、雞都是家事雜務的一部分,孩子們得學著照顧,培養責任感。因此孩子年紀輕輕,就知道將來要做什麼。
徐麗莉的先生是牧師,因著全時間服事的呼召和看重漢語價值,就讓兒子在家自學。她發現華裔孩子的成績通常很棒,思辨和領導能力卻較遜色,因此她努力培養孩子能各方面均衡發展。她喜歡孩子有時間玩耍,學習耐心毅力,有同情心去幫助學習有障礙的孩子。她參加的在家自學小組有一些韓國家庭和異國婚姻家庭,藉此讓孩子也學習尊重各國文化。
開始有時,停止有時
考慮是否進行在家教育時,要先思考:一、「在家教育」是否合乎母親的個性和能力?二、地方教會如何成為父母訓練兒女的基地?三、移民父母怎麼幫助子女成功地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生存?簡言之,如果要在家自學,子女們該怎麼社會化?
子女全時間在家自學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生命階段裡,父母有時需要勇敢地放棄或重組。某些父母經驗豐富,孩子小就讓他們在家自學,長大到初中或高中時,就送回學校。這些父母認為如果孩子在12、13歲前,沒學到該學的—─特別是在家自學一段年日後,他們可能就永遠學不會了。華裔家庭停止「在家教育」的原因,如母親感到靈裡枯乾無力,丈夫不挑起屬靈領袖的角色,子女不再合作,家庭發生事故,或者房子需要改建等等。有的母親說以後不願再試,有的說以後可能會再做。
在家教育五年後,古瑪麗面臨選擇:繼續讓孩子在家自學,即使她已感到靈裡枯乾;或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即使她可能會因忙著接送孩子上下學而更疲憊。最後,她決定把孩子送回公立學校,孩子反而更感激她,更珍惜一起上課、煮菜做飯、清潔打掃、野外郊遊的特別時光,家庭氣氛反而更加和樂。
蔡夢娜讓女兒在家自學一年後,就把女兒送回公立學校。她對「在家教育」沒信心,怕別人知道她沒讓女兒去學校,怕女兒的成績比不上學校教育的孩子,怕女兒不符合別人的期待,怕……,結果她每天憂心忡忡。雖然她再也扛不起「在家教育」的重擔,卻一直處在拿不起又放不下的矛盾中。
如果夫妻雙方不能都委身於婚姻,要做「在家教育」就更難。周羅琳雖沒有教書背景,卻有積極的學習態度,願意學作三個兒子的老師、母親、輔導、同學和遊伴,而不是孩子的經理。她相信只要多花時間,兒子終會被她的積極態度影響。「在家教育」兩年後,她的婚姻瀕臨破碎,只好送兒子到公立學校,同時努力挽回婚姻。婚姻穩固後,丈夫終於同意再作「在家教育」。
我知道誰掌管明天
以下節錄一位在家自學高中生的畢業演講詞:
今天,我非常感激父母智慧地選擇「在家教育」。然而當時,我全然反對這決定,更氣憤他們罔顧我的抗議。第一年非常困難,有很多眼淚和踫撞,我很辛苦,也把父母弄得很辛苦。但他們沒有對我的懇求妥協,讓我回到學校。他們堅持在家裡教育我,他們知道這是神的旨意,所以他們順服神,儘管我沒有讓他們的任務變得容易些。這些年來,我爸爸媽媽對我循循善誘,付出了極大的勇氣、耐心和毅力。今天,我要感謝他們,尊崇他們愛的辛勞。爸,媽,謝謝你們的勸導、糾正、犧牲和榜樣,謝謝你們教我認識神。
我感謝神改變了我的心,和我對在家學習的態度。通過這種教育,我更多地了解神,了解品格,和那些有永恒意義的東西。我感謝神引導我們家和培基學院配合進行「在家教育」。神對我真好,在過去的歲月裡,祂一直教導我、塑造我。我仍然有很多需要學習、提升、改變和成長,但我深深感激神在我生命中所做的一切。我希望自己能像提摩太後書二章21節所說:「成爲聖潔,合乎主用」。如果有人正為「在家教育」而掙扎,無論是父母或子女,或是正在進行在家學習,請記住,主是信實的。
中學快畢業的時候,頭腦很容易被各樣事情佔據:SAT,ACT,下一年的計劃,課程、工作、大學啦!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認識神,像馬利亞一樣,坐在耶穌腳前聆聽祂的話語。我的人生目標不應該是讓自己成功、幸福和滿足,而是通過服事祂和愛別人,來擴展神的國度。我每天為神要我做的事情禱告,我知道我可以信任祂的引導。正如我的朋友曾鼓勵我的一句話:「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但我知道誰掌管明天。」
在家教育的選擇與掙扎
聆聽「在家教育」的故事後,我歸納這一百位華裔母親讓子女在家自學的原因是:(1)對公立學校失敗的恐懼,特別是缺乏道德又倡導人文主義;(2)私立學校的學費偏高;(3)讓子女自學的便利性,特別是在帶孩子參加外地宣教或移居外國時;(4)保存語言及文化的能力,和加強兒童的音樂和其他的天分;(5)高度的啟發、個人的異象、聖經和道德的啟發;(6)順服丈夫對「在家教育」的心願等等。
而他們的掙扎包括:(1)缺少社區和教會的支持;(2)欠缺有組織、有條理的做事技巧;(3)個人時間、休息、及自我充實的需要;(4)太多太雜的「在家教育」理論和課程選擇;(5) 母親們常感孤單無力。
許多華裔母親或繼續、或中止、或部分時間讓子女在家自學,其中多數父母和子女都肯定「在家教育」是聖經給父母的使命。「在家教育」帶給這些母親的喜悅和祝福有:
(1)履行上帝對父母的呼召,包括對孩子的教育;(2)代溝間的寬恕與和解;(3)依聖經真理訓練下一代; (4)與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
本文節錄自孫麗華著,香港浸信會出版,2008 年五月母親節問市的《媽媽老師──100位華人母親挑戰「在家教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