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上的石頭
作者:大衛.麥基
譯者:張淑瓊
出版社:道聲
裘先生和裘太太住在一座山丘上的小房子裡,
別人眼中的他們擁有眾人羨慕的好風景,
住在那兒真是太完美了!
可以,裘太太對房子後面的那顆石頭很有意見,
如果沒有那塊石頭,才叫完美呢!
你的心裡也有一顆山丘上的石頭嗎?
英國知名的圖畫書作家大衛‧麥基,從1964年出版第一本作品Two Can Toucan開始,就以他獨特的故事和插畫風格,創作出一個個帶著濃濃巧趣和幽默感的故事。麥基將深厚的創作意念隱藏在看似輕巧的故事情節中,把他看待生命的認真和對人的關懷,透過手中的文字和圖像表達的極具特色!
雖然大衛‧麥基手下知名度最高的主角是《大象艾瑪》,他在戰爭主題和以怪獸為主角的創作品也相當多,但是麥基的獨立故事又是另一番美好風景,這些故事個個性格鮮明,活力十足,而且意念清晰,話中有話,讀完令人拍案叫絕!《山丘和石頭》就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獨立故事。
裘先生和裘太太住在人人羨慕的山丘上,因為視野很好,方圓百里一覽無遺。雖然大家都認為住在這兒「完美」極了,可惜每個人對完美的定義並不一樣,所以當別人羨慕裘家的好風景時,裘太太的眼裡離完美還差一塊大石頭的距離。那塊擋在廚房外的石頭讓她很煩心。裘太太認為,沒有了那塊石頭才叫完美!大衛‧麥基的這個故事就從討論怎樣才算「完美」開始,讓裘家夫妻帶著我們一起經歷一場奇妙幽默的「失去和得?」的旅程。
讀完整個故事,你也許會不禁感嘆說:「早知道就不要把石頭挖掉,那至少還有半邊的風景可以欣賞。」不過呢,千金難買早知道,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換來一個寶貴的經驗也不錯,如果這個時候一直想著失去的半邊風景,恐怕才真的是損失慘重。你也許會覺得裘太太一定經過了這一次的教訓就「學乖了」。嗯,這樣解釋也行,我們也常常習慣從單一的角度或層面解釋故事,認為作者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呢,有些作者寫的故事確實是一翻兩瞪眼的簡單易懂,但大衛‧麥基並不是這樣,他的故事總有著豐富又多樣的好滋味,所以我們得細細品嚐,才不會錯過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仔細的觀看圖面,你會發現裘先生在整件事情上並沒有生氣或動怒。甚至在最後,還安慰老婆別擔心,並為她畫了一幅獨一無二的風景畫。裘太太會不會學乖我不確定,但是經過這一件事之後,裘太太確定知道裘先生真的很愛她!
大衛‧麥基講故事有一個很棒之處,就是「下手不會太重」,當他在處理故事情節和表達自己的意念的時候,即便有話要說,麥基也不會直硬硬的丟給讀者,譬如說這個要提醒人懂得「知足」的故事,他就用了一個戲劇感十足的方式處理,效果就是──他想表達的意見表達了,而聽故事的人也在微笑中把這個「教訓」存進腦袋中。
麥基的故事確實有鮮明的寓言故事味道,寓言故事本來就含有「訓誨的教育作用」,這樣的故事寫不好就是叨叨唸唸的說教,而他卻能將教導藏身在幽默中,寓教於樂。當石頭移動的這一來一回,營造了極佳的戲劇張力,再加上畫面的分頁設計,更是效果加倍。熟知麥基創作類型的讀者就知道,他不但是動漫畫的愛好者,自己還開設了動畫公司,幫忙製作很多圖畫書的動畫版。在《山丘和石頭》裡麥基就把漫畫的分格效果應用在其中。同一個跨頁裡,或三格或四格,也有像山丘消失那個跨頁一樣的連續畫面,這些分格在安排上需要很多的用心,才能達到效果又不會太干擾閱讀。在閱讀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如果可以也請花點時間觀看麥基在頁面分格上的安排和運用,你會享受多一份的閱讀樂趣。
聖經上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提摩太前書六章6節)。」人生的完美不完美也是如此,如同裘家所經歷的,起初裘太太眼中的石頭,在故事的最後不但沒有挪開,反而完全擋去了整個窗景,但是當裘太太把客人引到廚房看先生畫給她的風景畫時,她已經知道了自己所擁有的,不只是方圓百里最好的視野,還有裘先生對她滿滿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