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需要開立三聯式發票,請在填寫客戶資料時,將抬頭與統編同時填入公司名稱的欄位即可 貼心提醒
購物車 0

我真的很正常,我不是故意的!

NT$ 277.00


    出版者:真哪噠出版社

    系列名稱:Evolution 20

    作者:劉大明

    ISBN:978-626-98526-3-5

    CIP:173.75

    EAN: 9786269852635

    定    價    350

    出版日期 : 2024-06

    語文別:繁體中文

    頁數開本: 25開/148*210CM / 264    頁

    印刷裝訂:黑白印刷/膠裝

    類別: 生命造就 人際關係 性格管理 人格心理學

■本書簡介


本書為:

《你真的很正常,你不故意的》 一般大眾普及本


你相信嗎?

你只有優點,沒有缺點!


為甚麼兩個好人結婚,

卻不一定幸福;

全家沒有一個是壞人,

卻很難相處?


有個自我介紹的老派幽默相信您並不陌生,「大家好!我的優點就是沒有缺點;我的缺點就是優點太多。」當我們遇到有人這樣介紹自己時,通常回報莞爾一笑。但其實當你學了本書中的「性格管理學」之後,你相信嗎?你真的「只有優點,沒有缺點」。

這本書宛如人生使用手冊,帶我們回到生命起初的源頭,重新定義我們的獨特與優勢,恢復每個人本有的自我形象。作者提出的「性格管理學」,是一種「認識人、瞭解人和理解人」的管理工具。

人可分為領袖、表達、親切、分析四種性格特質,因而各自擁有不同的動機、感受、本質、形象,都應「被自己」和「被他人」給予了解和尊重;性格管理學具有兩方面作用:一是「自我瞭解」,知道我們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哪些是我們的「差異化優勢」;二是「瞭解別人」,如何更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建立親密關係。

       若仰頭可以享受滿天燦爛的星光,何必非要低頭糾結於滿地的泥濘?缺點就象是我們完美的特質中「過與不及」的絆腳石,移開它、跨越它或是繞過它,怎樣都好,就是不要再堆疊放大它!且讓「魚從龍門躍,天空任鳥飛」,如此公主與王子結婚,就能真實而永遠地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您也會開懷地與人分享,您都是好人的一家,所成就的結果就是「我的家庭怎麼那麼可愛!」,同時也為未來的家庭八點檔預備了翻新的劇碼。

看完本書,下次再遇到有人介紹自己「沒有缺點,優點太多」之時,你可以大聲地回應他:「

你真的很正常,你不是故意的!因為我也是如此!!」


■作者簡介

劉大明

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系畢業

性格管理學人際關係發展講師

性格管理學兒童因材施教講師

性格管理學婚姻與家庭關係講師

性格管理學團隊領導與協作訓練講師

性格管理學Youtube教學講師

性格形象管理工作室負責人

性格管理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

■前言

「吵」出來的性格管理學

這本書的內容能夠集結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實在是一個傳奇。作為一位兒童教育的工作者,經常思索著「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呢?什麼是孩子們真正的需要呢?當孩子們到國小畢業時,他們必須學會什麼呢?」然而,在不斷探索和嘗試教學中,一個意念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你所沒有的東西,你是無法教給孩子的!」

當我長時間深思這個意念時,我發覺了一個更重要的教導關鍵與盲點;原來我們每一位父母師長,一直是在知識學問上、思考邏輯上、倫理道德上、技巧技術上傳遞給孩子們,盼望他們成為有知識、有智慧、有能力、正直又善良的人。這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也算是眾人以為美的事情。然而,為什麼我們華人仍然一代接續一代,世世代代都是帶著「自卑感」長大的呢?

突然之間,我明白了這個意念「你所沒有的東西,你是無法教給孩子的」,原來孩子們最大的需要是「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和自我接納」,而這正是我和每一位為人父母和師長們所缺乏的。難怪我們世世代代努力的教育教養我們的下一代,結果即便是發展成為高等知識分子、社會菁英,仍然擺脫不掉內心深處的「自卑感」。

教育的關鍵應該是引導每一個孩子「建立對自己的自信心」,也就是說,透過每一個教育和教學的環節,幫助孩子們「認識真正的自己、發掘自己天生的天賦異稟、體會自己的差異化優勢」,進而藉著父母師長對孩子回應的話語,讓孩子體會被理解與被接納,孩子們才有可能漸漸地接納這樣的自己。

因此,性格管理學應運而生,因為我需要解決我的「自卑感」問題,我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同時我也需要解決在婚姻生活中,我們夫妻的相處問題與關係問題。

在我進行的許多夫妻的婚姻關係協談中,我不禁感嘆「為什麼兩個好人結婚,卻不一定幸福?」明明兩人因著相識、相戀、相愛,才決定步上紅毯、進入婚姻,期待共同營造幸福家庭;怎麼結了婚後就漸漸不適應,口角、爭執、衝突不斷,最後都因「個性不合」而選擇離婚收場。

原本以為有了孩子後,夫妻關係或許會好一些。怎料事與願違,教養孩子的過程,夫妻關係更是降到冰點。孩子漸長開始叛逆頂撞父母,家庭問題提升到親子大戰;我又不禁感嘆「為什麼全家沒有一個是壞人,卻很難相處?」明明就是同一血緣、同一個屋簷下成長的家人,竟然親子如同仇人,手足互相控告,甚至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早期我和妻子曾經參加過 DISC(性格傾向與行為模式的分析)課程的講解。可惜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就出現以下性格對話:「你們這種分析性格真的很龜毛,老是喜歡雞蛋裡挑骨頭,真的很難相處」。「我天生就是親切性格,你要我怎麼辦,你以為我喜歡我自己這樣嗎?」這就是嚴重的誤用,性格成為「貼標籤」和「找藉口」的理由。

後來之所以深入研究並運用到教學課程,一方面是想要幫助自己脫離自卑、建立自信;另一方面是我需要面對我自己的婚姻關係和家庭生活的危機。

雖然我算是輔導協談專業人士,但我必須坦承,過去和妻子經常口角,甚至吵到要離婚,不想再折磨彼此。但是,每回衝突過後,總是我主動跟妻子道歉、想要和好。我對她說:「對不起,都是我的錯!」然後設法說明解釋錯都在我,我用盡各種方式希望她不要生氣,再給我一次機會……。可是每回無論我怎麼表達、怎麼演戲,妻子就是不理會我。

沒想到有一回吵完架,我再次感覺委屈地說著:「對不起,不要生氣,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當我不斷地反覆道歉,祈求她的原諒時,她突然回我一句:「你除了會說對不起以外,還會說什麼?」

我當下覺得非常錯愕,我請求饒恕卻不得饒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我理智斷線、憤怒地對她說:「妳以為吵完架要說對不起那麼容易嗎?妳知道每次吵完架都是我對妳說對不起,妳有跟我說過對不起嗎?難道每次都是我的錯嗎?就算妳知道自己有錯,也從來沒有和我道歉。如果妳現在跟我說對不起,我就跪下來跟妳磕頭!」

幾天後,妻子跟我溝通時對我說:

「你知道為什麼每次吵架過後你跟我說對不起,我總是無法接受嗎?因為你跟我說對不起,是你的親切性格在跟我說對不起,而不是『你』在跟我說對不起。你的親切性格在乎和睦和諧,所以你才會主動道歉。可是我的分析性格會覺得這就表示『你承認真的錯了』,可是你並沒有真的認錯。請問你跟我說對不起幹嘛?」

妻子繼續說:

「你說對不起,就表示『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可是你並不知道,也不知道老婆到底想要跟你講什麼。請問你跟我說對不起要幹什麼?」

「你說對不起,就表示『你一定會改』,可是你並不會改。請問你跟我說對不起幹嘛?」

「我的分析性格並不需要你說對不起,你只要以事實、以行動證明就夠了。」

突然間,我覺得妻子好像哲學家,她說的沒錯,我聽懂了。原來在無形之中,真的是性格在主導著我們。我的親切性格主導著我主動道歉和好;而她的分析性格實事求是,在意真實感和意義感,所以難以接受我表面的求和。

原來,我一直在我的親切性格主觀裡面,如同井底之蛙,看不到性格存在的差異性,因此,我始終無法體會妻子和我的性格不同之處,所以我們之間就不斷重複彼此的批評和論斷。漸漸地我們「從瞭解彼此,進入到理解彼此的性格動機;再從理解性格動機,進入到諒解彼此都被自己的性格主導,都不是故意的」。因為親切性格的動機是「追求和睦與和諧」,這常會讓我忽略了界線,很容易失去原則;而妻子分析性格的動機是「追求正確性與完美」,正好可以補我的不足,所以常會提醒我,但我卻因此而誤解她,於是就產生了衝突,無關誰是誰非。

原來,我不是故意的,我的反應其實很正常;她也不是故意的,她的反應其實也很正常!

難怪以往衝突過後我主動道歉,都覺得自己委曲求全,甚至覺得自己不像個男人,然而妻子的這一番話,也引發了後續我對自己性格的「瞭解、理解和諒解」。現在我仍然會在衝突過後主動地道歉和好,因為我知道這是親切性格的我「當仁不讓、責無旁貸」的使命和命定了。


     劉大明

■目錄

    「吵」出來的性格管理學    


第一章    自我形象決定你的一生    

「性」「格」「管」「理」各有定義與發展    

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認識差異化優勢    

力克胡哲的差異化優勢    

人的自我形象形成的由來    

鏡中之我與標籤效應    

自我形象與自我接納的關係    

錯誤對待造成自卑文化    

正確對待造成自信文化    

健康的自我形象與不健康的自我形象    

四種性格特質簡述    


第二章    差異化優勢是帶你翱翔的翅膀    

先做自我定位    

性格的本質藏在基因裡    

辨識性格的兩條軸線    

釐清與確認天生的性格本質與恩賜    

確定自己的主性格與副性格    

八種性格都有的情緒連鎖反應現象    


第三章    你只有優點,沒有缺點    

傳統錯誤的評價方式    

缺點是你自己發明的    

人沒有天生的缺點,只有從天生而來的優點    

四種性格特質的天生優勢與過當    

人與人之間必定存在的批評論斷    

內在品格與外在行事風格    


第四章    預備潛水探索冰山底層    

「瞭解、理解、諒解」的定義    

何謂性格的冰山理論?    

如何從瞭解到理解,從理解到諒解?    

理解是關係的潤滑劑    

誰真正瞭解又理解你?    


第五章    感受就是感受,感受沒有對錯    

冰山裡面的真相    

What is feeling 感受是什麼?    

如何面對每個人的內在感受需求?    

善用重述技巧回應感受    

不同性格的負面心理地雷區    

四種性格的典型錯誤對待的情緒爆點    


第六章    以性格的動機解讀外在行為    

「自以為是」的盲點    

【領袖特質】的核心動機    

【表達特質】的核心動機    

【親切特質】的核心動機    

【分析特質】的核心動機    


第七章    我真的很正常,我不是故意的    199

正確對待的七大步驟    

 一切都是性格使然        

第 12 塊紗布在哪裡?

案例一:我要把你送到養老院    

案例二:都是教練你害的啦!    

案例三:為什麼不去考公務員?    

案例四:可是你已經答應我了!    

加上副性格的八種性格的內在恐懼自我覺察    


第八章    性格差異所造成的衝突與違和感    

我們只是不一樣而已    

衝突的定義與意義    

人際關係的衝突根本原因    

相同性格之間的衝突    

不同性格之間的衝突    

受委屈的丈夫,回家發洩怎麼辦?    


附錄一    性格管理學人際關係鑽石法則    

附錄二    學員見證篇    


試讀內容


第一章自我形象決定你的一生

這個世界的知識道理何其多,

卻似乎從來沒有關於人生使用的說明書。多少人在他人的眼光與期待中迷失自我?漸漸地竟活成了一個四不像的樣子。

你是誰?讓我們回到生命起初的源頭,

重新定義我們的獨特與優勢吧!

所謂的重生,

不正是在於我們對「自我形象」的正確認知嗎?

原來,你真的很正常,你真的不是故意的。

你不奇怪!你的獨特正是你卓越的所在!


「性」「格」「管」「理」各有定義與發展

性格管理學的目的在恢復每個人本有的自我形象,重新塑造自己起初就存在的性格本質,進而找回真正的自我;並幫助每個學習者遇見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最後能夠勇敢地做自己。性格管理學不是在談心理學,而是在研究性格本質學;性格管理學不是在告訴你:「你是什麼性格」,而是在告訴你:「你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那就是真正的你」。

「性」是指本性、本質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性格本性」跟「性格本質」的存在(見圖表 1-1),就如同桌子也有「本性和本質」的不同,有石桌、木桌、金屬桌、塑膠桌等等;雖然功能雷同,但是材質差異極大,不能混為一談。人內在的「性格本性和本質」正如老祖先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本性」;嚴格來說,這個「本性」不只是難移而已,根本就不可能改變的。詳細內容說明,請容後述。

「格」是格局

不同的性格本質,自然會發展出不一樣的格局,並非只有「領袖」性格才有所謂的格局、能力,在性格管理學中的四種性格特質,都會各自發展出不同領域的不同格局。

為何要將「性格」和「管理」擺放在一起呢?如果我們要想脫離性格的轄制,成為自己性格的主人,就必須先做到管理自己。若你看不見自己,又完全不懂自己,請問你要如何管理自己?所以,性格管理學必須從「性格分析與辨識」,成長到「性格理解與諒解」,最後達到最高層級的「性格管理與成全」;因此,不會只停留在「我是屬於什麼性格」的人,而是必須更進一步的領受:「我必須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並且將自己性格的最大化優勢展現出來。

性格管理學的「管理」指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管理別人!我們對於他人就不用「管理」的態度,而是用一種「成全」的智慧,幫助他人成功地成為「真正的自己」。

「管」是假裝不管

沒有人願意被管,你也不願意被別人管,不是嗎?那又為什麼要直接去管配偶、管孩子呢?「假裝不管」並不是真的不管,也不是不在乎對方;而是運用對方不覺得被管的方式去關心、去掌握。同時學習把「主權」交還給對方,或是「授權」給對方讓對方自行做決定,自行承擔後果。如此「假裝不管」來管,就能夠贏得彼此關係的敞開,因為這就是「尊重」的基本態度。正因為「假裝不管」奏效了,同時也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對方反而主動請求諮詢和支援。

「理」是理解、梳理、調理

當我們做到「假裝不管來管時」,彼此的關係就會漸漸恢復。關係修復後家人自然願意敞開自己,開始好好地對話。此時,就可以由對方的性格本質,提供客觀梳理與調理的建議;不過,最後你還是要提醒對方:「以上所言純屬建議,一切還是須要你自行決定,並且自行承擔責任與後果」。如此反而讓對方對你充滿感恩;最重要的是,彼此的關係才可能維持敞開和暢通的,因為性格管理的溝通模式正是建立在「因材施教、正確對待」的根基上。

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請問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對你自己的認識有多少?華人的教育向來缺乏幫助孩子認識自我的教育觀點與概念,反而比較著重倫理道德以及是非對錯的教導;這樣的教育理念並沒問題,問題在於長輩對晚輩教導時,通常是採用負面話語來表達,而且是直接評論和評價孩子,給孩子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

「你這個壞孩子,怎麼講你都沒有用,只會頂嘴,對爸爸媽媽講話沒大沒小的,看你以後長大了怎麼辦?你最好被警察抓走關起來,你才會怕!」

「你這個孩子怎麼教都沒有用,懶得要死,什麼都不會幫忙;自己的房間也不會整理,飯菜做好了,也不會出來幫忙添飯擺碗筷;就只會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養你有什麼用。」

孩子在家庭中出生,在嬰幼兒的階段,每個家人都覺得很可愛;等到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堅持;此刻,每個長輩都想要教導他,都開始以講道理的方式來說話,甚至是大聲責備,完全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需求。我們都忘記了,孩子們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教訓」。

性格管理學就是在幫助家長學習「看懂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即便我們還缺乏辨識的專業與能力,但是,我們至少要先明白一件事,無論孩子表現如何,他們都是正常的,都不是故意的;因為,他們內在的性格特質正在主導著他們。

性格管理學是從「身體是由許多不同的肢體組合而成」的概念,來認識四種主要的性格特質,同時看見每種性格在「身體裡面」所具備的特殊功能。這代表著四種性格都同等重要,但各不相同,卻一個都不可少;四種性格特質沒有誰高誰低、沒有優劣之分,更沒有哪一種性格比較好等觀點。

要認識性格特質,就必須從整體來理解個體。好比從醫學的角度要研究「心臟」這個器官,就必須要先懂得整個身體運作的模式,用身體存在的意義來定位「心臟」的功能與價值,如此才能正確解讀「心臟」。否則就算非常詳細又清楚地說明各個器官的構造,這些個別的器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認識性格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只是個別地認識「領袖性格」、「親切性格」、「表達性格」、「分析性格」,如此這般就失去了學習性格管理學的意義了。

一般性格分析課程如 DISC、九型人格、MBTI 十六型職業性格測試課程等,都是屬於個別性格研究,缺少從整體解讀個體性格的研究與教導,忽略了人是群體生物,任何時刻都脫離不了團隊與互動。我們可能僅學習到「性格分析、性格辨識」,卻缺少進一步學習到「性格理解」與「性格管理」。

以我為例,我不能只看見自己是屬於「親切特質」,還必須看見「親切特質」在團隊裡面存在的功能和價值為何?我必須在團隊中何處發揮「親切特質」的功能?我不能一生都在「親切特質」的性格裡隱藏自己或委曲求全,而是必須將「親切特質」的差異化優勢發會出來,去面對、接納,並尋求在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於全世界,我當如何活出「親切特質」的價值?

認識差異化優勢

在「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中,烏龜「不小心」贏了兔子。烏龜原本志在參加,卻沒想到得了第一名。從此以後兔子在森林裡顏面盡失,逢人就被嘲笑。兔子為了面子問題,就去找烏龜,請求牠再和自己比一次,因為實在太丟臉了。

兔子說:「任何條件我都答應你,只要你再跟我比一次就好。」

烏龜看著兔子一副委屈可憐相,就說:「好,就再比一次。」兔子非常感恩地說:「請開出你的條件吧!」烏龜說:「我的條件很簡單,如果真的要比,就在水裡比。」

兔子心想,如果這次不答應,就沒機會雪恥了。於是牠下定決心:「好,不過要給我三年的時間。因為我爸爸有錢有勢,他可以請全世界游泳金牌選手做我的教練。只要我勤練三年,我就不信贏不了你。」

三年後,兔子學成歸國,就跟烏龜在水裡比拚一番。結果,烏龜再次贏得了比賽。兔子非常難過,再次請求烏龜:「請再跟我比一次,只要別在水裡,任何條件我都答應。」烏龜說:「這次比賽不在水裡,我們從這裡開始看誰先跑回自己的家。」兔子心中大喜,狡兔有三窟,附近就有一個兔子窩,牠心想自己贏定了。

烏龜說:「我數到三就開始,一、二、三!」瞬間烏龜大叫一聲:「我到家了!」

原來烏龜只要縮頭縮尾就算是到家了,因為烏龜殼就是牠的家!是的,烏龜又贏了!為什麼兩次比賽牠都能贏兔子呢?因為烏龜懂得運用自己的「差異化優勢」,懂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烏龜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不小看自己,牠也瞭解自己的「天賦異稟和潛能」是什麼;然而,我們華人世世代代對於自己和對於每個孩子,有什麼「差異化優勢」卻是一無所知。我們要認識自己到一個地步,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擁有什麼「差異化優勢」。每個孩子都知道動物園的許多動物都擁有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大象的「差異化優勢」是鼻子長,長頸鹿的「差異化優勢」是脖子長,猴子的「差異化優勢」是手、腳和尾巴都能順利地抓樹和爬樹。

可嘆的是,每個孩子都和我們一樣,都說不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不但如此,更可能會像兔子一樣,去苦練自己不熟悉的游泳技能?就是為了不想輸人,人生的焦點似乎停留在「一場無意義的競賽」,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像很多父母會讓孩子去補習,期待他們未來可以考進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名校,而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差異化優勢」在哪裡。

力克胡哲的差異化優勢

力克 · 胡哲(Nick Vujicic)於 1982 年 12 月 4 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他天生沒有四肢,只有一個長著兩根交織的小腳,這種罕見的現象在醫學上名為「海豹肢症」。力克從幼兒到國高中時期充滿了自卑,不斷被同儕羞辱玩弄,由於經常遭遇錯誤的對待,所以他曾多次想要自殺。

所幸他的性格本質樂觀開朗,他相信自己一定有存在的價值。漸漸地,力克發現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對力克來說,他跟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大家都有手有腳,而他卻沒手沒腳」,於是他想到:為什麼我不能講我以為的「差異化劣勢」,轉化成為我的「差異化優勢」呢?後來他鼓足了勇氣,在公開的場合裡,勇敢地分享自己的人生遭遇和價值觀。當他被抱在台上或桌上時,他只能搖晃著上半身來回走動,向所有人分享成長過程的種種辛酸血淚和錯誤對待。同時,在學校中,他不但當選中學學生會副主席,還獲得大學本科雙學位;騎馬、衝浪樣樣都難不倒他,甚至用腳趾發簡訊的速度也不輸常人。他立志成為演說家,用自己的經歷去激勵他人;如今他遍訪全世界,演講上千餘場,令無數人激動落淚;他的座右銘是「沒手,沒腳,沒煩惱。」曾經有一個小男孩瞪大眼睛打量力克很久,最後吐出一句:「你總算還有一個頭。」這是力克 · 胡哲在演講時必提的小插曲。(參 https://kknews. cc/news/gqk24g8.html)

力克說道,他過去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用雙臂擁抱每一個人,可是他做不到。因此每次分享或演講完畢,總有許多人排隊,想要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這些人原本想要滿足力克的需求,沒想到卻反而深深地被他的生命態度所激勵。看著一個沒手沒腳的人公開表露內心的平安、喜樂和感恩時,我們很難不被感動,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不是他身體上的殘缺,而是他擁有一個非常健康的自我形象。

力克接受了自己無法改變的現況,且善用差異化優勢,開創了自己的一片天。他心裡很清楚:「我無法改變這樣的我,那為何不完全接納這樣的我呢?」正因為他接納了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才會產生健康的自我形象;這就是「塑造自我形象與自我接納」的開始。


人的自我形象形成的由來

無論是對自我的探索、對人際關係的發展,還是對於團隊部門的連結,都需要性格管理學的協助;藉著性格管理學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課程,從「自我形象塑造與自我接納」開始,進而透過關係的潤滑劑「從瞭解到理解,再從理解到諒解」,運用在各個關係的層面。許多人都在學習過程中陳述,真的有豁然開朗和大得釋放的強烈感受。

什麼是「自我的形象」?你也可以這麼問:「我是一位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很簡單,應該是很容易回答,然而真相卻是,許多人都無法具體說明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如果現在請你上台「自我介紹」,你會如何介紹自己?過去我的自我介紹是這樣的:

我出生在小康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家中有八個小孩。我排行老三,沒有念過幼稚園,從小在台北大安國小、和平國中就讀,後來考上成功高中及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系。畢業後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又轉服四年制預官,擔任輔導長及政戰官職務。退伍後就接受神職人員的裝備訓練,如今已經從事兒童教育工作將近三十年。再過幾年我即將到達退休的年紀,退休後期待能到世界各國,繼續教導性格管理學來幫助更多的個人成長和家庭問題解答。

在以上的自我介紹中,我只說明了自己的成長背景和經歷,卻沒有告訴你:「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就是華人教育的盲點。似乎我們的文化和傳統僅限於教導知識、倫理、道德和技術,卻嚴重地忽略了最重要的「認識自我」和「接納自我」的教育。

當我們討論到「自我形象」時,我們指的是「天生的性格本質」。一般人對「形象」兩字感覺像是指某個品牌的包裝,一種給人美好的外在觀感,這是錯解了它真實的意義。自我形象(Self-image)就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這除了對自信有影響,也是人際相處中很重要的基礎。所以,你如何看待你自己?你對自己的認識又有多少?恐怕很多人都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

京劇大師梅蘭芳曾有兩句名言:「是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演誰像誰,誰演誰,誰都像誰。」「是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的意思是:我這輩子都在演自己,可是演來演去,都到這把年紀了,我還是不知道我是誰?不知道我到底演得好不好?這到底是不是我要的人生?「演誰像誰,誰演誰,誰都像誰」是指明了:一位成功的演員,當他要扮演任何一個角色時,都必須鑽研人物的角色性格。就如同梅蘭芳出演國父孫中山先生,就一定要研讀孫文傳、要去請教一些熟識國父的人,他說過哪些話?他與人衝突或遇到重大困難時會如何面對?在特殊的狀況下,他的反應是什麼?梅蘭芳一定會先把孫文研究透徹後,再來熟讀劇本。當他演完,眾人都稱讚:「我看過很多人演孫文先生,只有你真的把他演活了。」這代表梅蘭芳徹底看懂了孫文的形象,徹底認識了孫文這個人。

但矛盾的是,我們往往可以看懂別人的形象,徹頭徹尾地認識、欣賞、接納一個人,卻總是無法看懂自己、欣賞自己、接納自己。

如果你活了大半輩子,請思考以下問題:

1.    我到底是誰?我為什麼活著?

2.    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喜不喜歡這樣的我?

3.    到底這是「我想要的我」,還是「我不想要的我」?

4.    長期戴著面具生活的我,有可能將面具拿下來,做真實的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