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尋真--基督教與現代哲學
作者: 楊慶球
譯者:
出版社:宣道
ISBN:9789622449039
出版日期:2010-8-1
尺寸:153*229 mm
頁數:176頁
重量:290克
■內容簡介:
本書涉及的課題,包括科學主義、世俗主義、語言哲學、真理理論、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結構主義、認識論、世界觀、民主政體等。至於基督教神學家的回應,不單顧及理念層次,也包括個人經歷,例如在極權統治下的信仰行動。這一切的討論和陳述,的確令人眼界開闊,有助了解當前思潮的大趨勢。對於基督徒知識分子,本書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對有志念神學者,更提供了適切的裝備。
內文選讀_(引自頁21-22、67)
甚麼是「世俗主義」?世俗主義對宗教來說往往有著負面意義,隨著社會的繁榮進步,人的宗教感似乎日漸減少,最後導致宗教式微。因此不少宗教如回教、基督教都力求反抗社會日趨世俗的潮流,保持宗教的純潔。但我們要問,甚麼是「世俗化」或「世俗主義」?世俗(secular)原意與敬虔(religious)相反,它表示人不再需要宗教,宗教被置於國家之下,一切原先由宗教掌管的教育、慈惠甚至政治功能都被收歸國有。所以西方自宗教改革以後的歷史,稱為世俗化(secularization)的歷史。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世俗化,我們可能有不同的觀點。當一個宗教組織用它的宗教教義控制整個社會,以致人只能在宗教體制下過其所規定的宗教生活,而世俗化的意思就是人要擺脫宗教的牢籠,讓自我得以與上帝直接交往。這種以自我駕馭於宗教制度之上的,正是世俗化的精神。世俗主義(Secularism)卻是把這精神再向前推進,自我完全突顯,凌駕於上帝之上,甚至否定上帝,這是世俗文化(secular culture)所不可避免的副產品。若我們以今日的西方社會和回教社會作一個比較,便會很清楚地看出他們的分別。西方社會是典型的世俗化社會,因為社會的一切司法、節日、傳統不再考慮宗教因素,但宗教可享受絕對自由,且不同宗教完全平等。故世俗化社會邏輯地會發展成多元社會(pluralism)。
反觀回教社會,它是典型的宗教性社會,宗教的規條束縛著每一個人的生活、思想和風俗習慣,整個社會生活就是宗教生活。除非我們要求宗教教條駕馭一切社會生活,否則「世俗化」便無可避免。其實世俗化代表了人的主體自由,打破制度的箝制,直接超越上帝,肯定今世而否定來世。這種既定的信念大大損害基督教信仰,是我們要認真對付的。宗教信仰如果只靠外在制度的保護才能生存,這種宗教信仰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力量,惟有從人心底的宗教感出發,無懼於一切外在壓力,宗教的真精神才能呈現。我們試就這一角度看神學上的世俗化意義。這精神表現在耶穌和路德身上,我們稱為宗教世俗化(secularization of religion);另一方面,基督教與哲學思想妥協,不惜出賣基督教信仰的精神,這種世俗主義思想,卻大大損害了宗教的精神。我們可以從士來馬赫的神學找到例子,他為了與康德哲學妥協,抽空了神學的客體基礎,使基督教信仰被摒諸知識領域之外,人只有宗教現象的生活,而失去宗教的實質,我們稱為宗教世俗主義(Religious Secularism)。
……神學並不與世俗隔離,反之,神學肯定世界,而肯定的本體──上帝──卻不在世界。我們要建構世俗神學,也必須朝著這個方向:神學是應世的,但它的內容卻是超越的。神學進入人的困局,目的是施行救贖,如果神學不觸及人的處境,忽視人的感情,又怎能與人對話,激發人生發信心?但神學有它本身的尊嚴,它的客觀實有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神學的內容雖謙卑自己,從而進入世界,卻不由世界決定。今日,我們在世俗社會裡也應有這種精神:耶穌基督不亢不卑地進入世界,全情投入,至死甘心;但祂榮耀地復活、升天,叫世俗人既得安慰,又有盼望──它是應世的,又是超越的。
■作者簡介
楊慶球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曾任建道神學院副教授,維真學院、加拿大神學院客座教授。現任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教授、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楊慶球博士著作一覽:
1. Being and Knowing: An Examination of T. F. Torrance's Christological Science(建道神學院,1995)
2. 《成聖與自由:王陽明與西方基督教思想的比較》(建道神學院,1996)
3. 《會遇系統神學》(中國神學研究院,2000)
4. 《證主聖經神學辭典》(中文版主編)(福音證主協會,2001)
5. 《俗世尋真:基督教與現代哲學》(宣道出版社,2002)
6. 《馬丁路德神學研究》(基道出版社,2002)
7. 《新世紀的神學議程》(合著)(香港基督徒學會,2002)
8. 《神學的哲學基礎》(天道書樓,2004)
9. 《中國文化新視域:從基督教看中國文化》(三聯書店,2004)
10.《民主與民本:洛克與黃宗義的政治及宗教思想》(三聯書店,2005)
11.《我信我行——屬靈成長階梯》(天道書樓,2006)
12.《基督教不可信?兼駁〈哲道行者〉》(天道書樓,2006)
13.《靈風起舞:聖靈教義與靈恩現象剖析》(宣道出版社,2007)
14.《二十世紀神學選讀》(天道書樓,2010)
■目錄
再版序
鄭序
自序
第一章:基督教的創造論對近代科學哲學的意義
一. 引言
二. 希臘思想的世界觀
三. 基督教的創造論與科學的關係
四. 基督教創造論對近代科學觀的影響
五. 結語
第二章:普羅提諾對西方神學的影響
一. 引言
二. 生平
三. 思想簡介
四. 普羅提諾的影響
五. 結語
第三章:從神學看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主義
一. 引言
二. 新約的宗教世俗化
三. 馬丁路德的宗教世俗化--從宗教制度釋放自我
四. 士來馬赫的宗教世俗主義--由上帝走到世界
五. 世俗化及世俗主義與聖樂的取向
第四章:回應世俗洪流的神學
一. 引言
二. 啟蒙時代引發的神學困境
三. 抗衡世俗洪流的神學建構
四. 世俗洪流下神學建構的反思
五. 結語
第五章:基督教對真理觀的回應
一. 引言:福音主義的傳統
二. 對真理意義的挑戰
三. 神學的回應
四. 結語
第六章:「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從教會歷史角度詮釋
一. 引言
二. 十九世紀教會對上帝旨意實踐的願望
三. 二十世紀歐洲教會的掙扎
四. 信徒行動的上限
第七章: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一. 引言
二. 結構主義
三. 解構主義
四. 後現代主義
五. 後現代與現代的迴響
第八章:從聖經看民主思想
一. 引言
二. 希臘和希伯來對人權的看法
三. 神主與民主
四. 聖經中的民主基礎
五. 民主與人性觀
六. 今日民主國家與聖經的民主理想
七. 結語
第九章:福音信仰對社會與經濟的關懷
一. 基督教的神學與社會關懷
二. 歷史上福音對社會及經濟的關懷
三. 「洛桑信約」及其後:福音對社會的意義
四.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的貧窮對基督教信仰的挑戰
五. 福音信仰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