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跫音
作者:俞敬群
譯者:
出版社:台灣中信
頁數:197頁 15×20.5cm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俞敬群牧師近年來所寫的名人故事、旅遊見聞、人生智語,篇篇精彩、雋永,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溫馨勵志小品。
■作者簡介:
俞敬群牧師现任紐約市曼哈頓華人浸信會主任牧師,暇時喜歡閱讀和寫作,著有《靈花集》、《點燃復興之火》、《心靈跫音》和《晝翅集》等書。
詩是我的朋友,從啟蒙時期到今日,我一直喜愛,尤其在漂泊的歲月申,更體會到詩的可貴。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童年時就熟背的詩句,在異國的月夜,舉頭望月,無論月亮盈虧,我依稀會瞧見許多熟悉的面孔,有的在故鄉,有的在相遇的遠方,往事如晝,歷歷在目。低頭思鄉時,有時不知為什麼,眼淚不禁簌簌流下,假如,採取希伯來人的習俗,將眼淚裝在新皮袋裡,恐怕足夠裝滿十個皮袋,詩引起我內心的共鳴,極乎常的兩句話,竞具有那麼不可思議的魅力!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對讀書人所包涵的意義是豐富的。可惜,在“拜金主義”的社會中,許多人都淡忘了。今日,讀詩的人太少,寫詩的人更少,詩風衰微恐怕也是人失落,一味追求物質的一個原因吧!
我是為寫詩而寫詩,我認為詩與音樂一樣,能培養人高尚的情操,似乎會有一種醫治心靈之效。羅勃說:“詩是從情味開始,以智慧作結”(A poem being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名句,豈不就是含有這種素質嗎?“詩經”中的“國風”,歷代以來,為許多讀者所喜愛。朱熹說:“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真情的流露,也是詩不可少的要素。
俞敬群牧師是一位喜歡讀書又會寫作的牧者。他受過神學教育,前後在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及美國慕迪神學研究院深造;奉獻傳道今年九月將屆五十周年,他神學院畢業以後曾經到偏遠的離島綠島開拓福音工作。目前他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浸信會擔任主任牧師。 俞牧師平時對文字工作極有負擔,常常在教會刊物撰寫靈修心得傳道文章,暇時亦熱心參與北美華人作家活動。他寫散文也寫詩,是少見的牧師詩人。他的詩集《畫翅集》出版時作家王鼎鈞先生在新書發表會上贊許他:「他是牧師,所以沒有一般詩人的缺點;他是詩人,所以沒有一般牧師的缺點。」今年他再度榮登2003年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2003),是華人之光,也是牧者的榮耀。 九○年代我在基督教論壇主編文藝副刊版,他便常常自美國投稿,我們時而魚雁往返也因而結識。後來他出版散文新書《心靈跫音》便囑我為他編輯出版。 這本《興起發光》共分五大部分:一、興起的預備,二、興起的知識,三、興起的決定,四、興起的行動,五、興起的榜樣。結集俞牧師多年來的讀書心得,從聖靈所得亮光、生活見證和傳道的經歷,全書共收錄精彩短文五十餘篇,咀嚼其中深意。 俞牧師在「綠島傳道的一件往事」一文中曾敍述,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因著主的呼召,他便到綠島去開荒。1957年的綠島,缺少護士和醫生,島上的居民一旦生病,真是求告無門。奇妙的神曾經籍著俞牧師的手和迫切的禱告,行了兩件神跡奇事:一個因出麻疹而轉成肺炎的小女孩,從奄奄一息中活了過來:另一個是,一名被毒蛇咬傷腳的女子,從垂危狀況轉危爲安,腫脹的腳竟也不葯而癒。這些奇妙的經歷,日後都成爲他奉獻傳道極大的動力。經上說:「主與他們同工,用神跡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門!」(馬可十六:20) 俞牧師一生不僅用口傳道,也為文著書見證上帝的奇妙,同時也是個身體力行、以愛和行動來傳揚神的愛的衷心牧者。今年三月,他千里迢迢從紐約囘到睽違卅年的臺灣,就是因爲心心念念他在寶島臺灣的幾位朋友尚未信主,尤其是為他的詩集《畫翅集》作序的王聿均教授,他是著名的近代史學者,是俞師母沈鴻英最尊敬的一位老師;俞牧師便專程囘臺灣探視他們,向他們傳講上帝的救恩,這豈不是出於愛的一個行動嗎? 當今這個世代,天災人禍不斷,世局紛擾動蕩不安,人們缺少愛也缺少安全感,基督徒更要在這樣的時刻發揮作用,努力傳揚福音。盼望俞敬群牧師這本《興起發光》所闡揚的積極、火熱、奉獻之心靈元素,能激發我們更加為主奮勇前行。